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

※ 《禮記》禮運大同篇 - 一般解釋

昔者,仲尼與於蜡賓,事畢,出遊於觀之上,喟然而歎。仲尼之歎,蓋歎魯也。

言偃在側曰:「君子何歎?」

孔子曰:「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 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 『大同』。

「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: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;貨力為己;大人世及以為禮,城郭溝池以為固;禮義以為紀──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;以設制度,以立田里;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選也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以著其義, 以考共信,著有過,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如有不由此者,在勢者去,眾以為殃。是謂『小康』。」

翻譯:
從前孔子參加魯國的歲末大祭祀,並且擔任助祭。祭祀完畢,走到宮門外兩邊的望樓上參觀,非常感慨地歎息起來。孔子的歎息,大概是為了魯國而慨歎。

弟子言偃陪侍在旁,問孔子說:「先生為甚麼歎氣呢?」

孔子說 :「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,和夏、商 、周三代賢君當政的時代,我沒能趕上,而書上有記載,可以知道大概的情況。當大道得以施行的時候,天下是人所共有的。社會上盡選賢能做事,講求信義,教人團結和睦。所以每個人不僅孝敬自己的父母,不單愛護自己的子女,還使社會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;壯年人能發揮所長,貢獻社會;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長起來。使鰥夫、寡婦、孤兒、沒有子女的老人家,以至殘廢疾病的人,都能得到照顧。使得男子都有本身適當的工作,女子都有歸宿的 家庭。人們不讓財貨資源白白浪費於地上,於是努力開發,然而不必據為己有;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,可是並不是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。既然這樣的話,社會上就再不會有陰謀詭計的使用,也不會有搶劫、偷竊和作亂的事發生了。因此,人們也不用關上門來彼此防範。這就叫做『大同 』世界。

「如今大道既然無法推行,天下成為一家一姓的天下。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,只愛護自己的子女,生產財貨和付出勞力,都只為了自己而已。在上位的將爵位傳給自己子弟 ,成為固定的制度。又各自築起內外城郭、挖掘壕溝,來保衛一己的領土。並且按照禮義來定出法度,去確立君臣的名分,加深父子的恩情,使兄弟和睦相親,令夫妻和諧相處。由此而設立各種制度,劃定田里彊界;以此推許勇敢和聰明的人,獎勵為自己效力的人。這樣一來,一切陰謀詭計就產生了,而戰爭也就由此而起。夏禹、商湯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周成王和周公,都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。這 六位賢君,沒有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地 運用禮制治國的。他們以此來確立行事的是非標準,養成百姓誠實守信的風氣,又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過錯所在,標榜仁愛,講求互相推讓,使老百姓能有法規可去遵從。如果有人不按照這樣做的話。即使是有權有勢的,也會被罷免,而民眾都會視之為禍根。這就叫做『小康』世界。」
http://203.68.192.50/huanyin/anfa/l/anfa_li_chi.htm 古雅台語人 翻譯出處


1....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
2.
...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
3.
...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
4.
...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
...
...矜寡 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
5.
...男有分,女有歸。
6.
...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
7.
...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
8.
...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
9.
...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 『大同』。

3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孔子說 :「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......
「大道之行也」如果解作「施行」,那為甚麼要稱為「禮運」呢?
是否解作天道運行在人世間,就是人在社裏人按天道而行,以致大同。

Unknown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Unknown 提到...

「大道之行也」與「今大道既隱」之「行」與「隱」最自然的解釋是「運行」與「隱沒」都是以「大道」為主語的動詞,只是如果我們主觀地不接受「大道」能作主體去「運行」和「隱沒」,便退而把它們解作「得以施行」和「無法推行」的被動狀態了。這就改變了文本所表達的意思。